十面“霾”伏 倒逼建筑業加速綠色突圍
發布時間:2013-01-23
關注
建筑施工企業遭遇首都藍天大考
最近,北京被濃重的霧霾所遮蔽,電視提醒老人和孩子盡量待在室內,全世界都在關注和憂心,中國首都成了污染嚴重的城市。統計數據顯示,與建筑施工企業密切相關的揚塵污染占PM2.5來源的15.8%。
揚塵污染占PM2.5的來源的15.8%
2012年初,北京市環保部門宣布,全市空氣污染物主要來源于機動車排放、燃煤等八個方面,其中揚塵污染約占PM2.5來源的15.8%,而揚塵主要來源于建筑工地的施工揚塵和車輛運輸揚塵。
嚴重的揚塵污染與北京市每年進行的大規模房屋施工不無關系。北京市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北京正大規模推進城鎮化,與歐洲其他國家相比,開工的項目比較多,建筑工地產生的揚塵污染也較為嚴重。
潘石屹曾說,2011年,北京市房屋施工面積1.
關于施工造成的揚塵污染,記者了采訪部分施工企業項目負責人。中鐵航空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廣安門住宅項目經理部書記許貴生告訴記者:“不同項目在不同施工階段的揚塵量和排放強度不盡相同,其中土方開挖階段、回填土階段是揚塵污染最嚴重的施工環節。”自
許貴生還表示,工地揚塵主要出現在春季和冬季。
施工企業整治揚塵自有妙招
對不同項目產生的揚塵污染,建筑施工企業采取的整治措施也各不相同。
記者在北京市廣安門區住宅項目施工現場看到,一輛運送建筑垃圾的車輛正在工地進出口接受沖洗機的清洗。許貴生告訴記者,該項目以創“北京市綠色施工文明安全樣板工地”為目標,加大投入力度整治各項揚塵污染。比如,對作業場區主要道路和加工場地進行100%硬化,在主要交通道路上使用灑水車降塵,在局部場地進行綠化或覆蓋;同時,使用封閉式砂漿攪拌罐,不使用袋裝水泥;在施工現場設置封閉垃圾站,垃圾裝袋外運,防止揚塵。
馬軍告訴記者,除了地上施工項目會產生揚塵,地下空間項目在開挖階段也會產生揚塵。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動車調試工程項目經理任增堂告訴記者,在動車調試前,整個隧道面的澆筑、機電安裝、鋼軌鋪架以及鋼軌道床制作都會產生水泥粉塵及其他建筑垃圾。在國內其他施工企業還使用人工沖洗粉塵、收集垃圾的時候,該公司自主研制了地鐵隧道清洗車。該車可以避免國外所使用的機械只能在標準隧道內作業,不能完成地鐵隧道內站臺、人防門、三軌處等不規則區段的粉塵清洗和垃圾收集工作的缺點。目前,該清洗車已用于北京市地鐵14號線大瓦窯站至大井站區間。
政策帶動揚塵污染治理
為了保護北京的藍天,北京市住建委、環保局等相關部門對揚塵污染的監管工作一直沒有間斷,各施工工地對揚塵的控制也主要依賴相關政策的帶動。自2008年奧運會之后,北京市環保局把深入治理大氣污染作為每年工作的第一要務。
2008年,北京市建設、環保、城管等部門編制了《2008年北京市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揚塵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實行施工揚塵治理網格化管理,并加大聯合執法力度,有效控制了揚塵污染。
2009年至今,北京市堅持推行綠色施工,加大對揚塵污染的治理力度。相關部門發布了施工工地、混凝土攪拌站的綠色管理規程,繼續推行施工工地網格化管理,加強揚塵污染執法檢查,有效減少了道路揚塵污染。
同時,《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自去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渣土消納、車輛準運、建筑垃圾消納場所設置3項許可都將下放到區縣。據了解,北京市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約為3500萬噸。在利益的驅使下,建筑垃圾運輸車輛超載、超速、不密閉,以及道路揚塵遺撒情況非常嚴重。目前,全市23個建筑垃圾簡易消納場的總消納量只有4000萬噸左右,且消納場亂倒亂卸的現象較為嚴重。
專家支招:
治理揚塵污染大家齊行動
在政策的引導下,為何工地揚塵對大氣的污染還會如此嚴重?
馬軍表示,在整治揚塵污染的過程中,部分工地連最基本的控制、治理揚塵的措施都沒有。他認為,政策的落實存在很大的漏洞。
他還講到,工地揚塵多為大顆粒,PM10的含量比PM2.5高得多,PM2.5的含量都可以達到15.8%,那PM10的含量可想而知。因此,整治揚塵污染至關重要,必須采取有效的管理才能控制工地揚塵對大氣的污染。但自2008年奧運會之后,相關管理就逐漸松懈。
對于如何治理揚塵,馬軍講到,相對尾氣排放等問題,工地揚塵是一個更容易解決的問題。之所以現在不是太理想,主要是由于監管力度不夠,企業的環保意識較差。他舉例,前幾日,在遭遇霧霾天氣時,凌晨進出北京的沙土車輛不蓋苫蓋、拋灑灰塵的問題仍然存在,而對此也沒有相關的舉報電話。
對于工地現場的揚塵,他表示,因為工地數量是有限的,多個部門合作整治難度也不大。另外,企業也要提高環保意識。對于渣土車的問題,他建議利用道路攝像頭對渣土車違規進行治理。同時,他指出渣土車密封性不好、尾氣排放量大、使用柴油等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討論。
探討
溯本清源綠色節能推動建筑業先行
“北京很可能在最近一段時間內,還會出現霧霾天氣。”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庚辰在本月15日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他指出,北京地區隨著污染物排放量的加大和因地理條件造成的大氣自凈能力的減弱,霧霾天氣或會再次“造訪”。
一語成讖。
霧霾并非完全是天災
談到產生霧霾的成因,很多人會下意識地想到全球變暖,但科學家指出,目前并沒有證據能夠說明其具有全球性變化。氣候學家普遍認為,地處季風區的中國如果持續長時間受較弱冷空氣控制,那么污染就不易擴散,霧霾天氣也會隨之增多。
霧霾頻發的主要原因還是地區污染的日益嚴重。隨著城市經濟發展,工業污染物、汽車尾氣、建筑工地揚塵等,都會造成空氣中氣溶膠粒子增加,使發生霾的可能性增大,如果再有足夠水汽,霧就隨之形成。而且,氣溶膠粒子阻礙太陽輻射到地面上來,使得地面不容易增溫,同時會影響大氣長波輻射,使地面也不容易降溫,造成大氣邊界層變得非常穩定。而邊界層越穩定,越有利于霧霾的進一步發生和持續。
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專家李小泉表示,只有等冷空氣到來,起風以后,霧霾天氣才能消散。但按照現有技術,尚不能形成大范圍的人造風,試圖用人工方法消除大范圍的空氣污染的方法還不可行。
能耗結構調整勢在必行
既然無法控制天氣,人們只有從污染源入手治理霧霾。
在北京的周邊,重化工企業分布密集,且鋼材、建材、火電、醫藥化工等產業擴張勢頭不減,周邊污染物的排放量也隨之不斷增加。“北京三面環山,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氣象條件非常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在這樣的氣象條件下,北京很容易形成重污染天。”王庚辰說。
根據
更令人焦慮的是,高耗能高污染的鋼鐵、水泥等產業的投資還在不斷加大。2012年高耗能產業投資延續了2011年年初以來不斷增長的態勢,僅去年前10個月,較前年同期同比增長了21.7%。盡管該增長態勢在6月份后趨緩,但仍然高于全部投資增速。這必然產生大量的工業煙粉塵和廢氣,加大了這些地區霧霾天氣的發生幾率。
統計顯示,盡管10年來,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迅猛,水電裝機超過2億千瓦,風電裝機超過5000萬千瓦,太陽能熱利用規模穩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國煤炭在能源結構中仍占近70%。并且煤炭消耗以每年7%的速度增長,僅北京市一年的燃煤量就達到2000萬噸。
建筑業控霾事關全局
建筑耗能已與工業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為我國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戶。有業內專家分析認為,生產水泥、鋼鐵等的重工業與建筑業息息相關,交通能耗也與城市設計、建筑物布局有著密切聯系。也就是說,建筑是否節能已成為關乎整個社會減排降污的大事。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建筑總量的不斷攀升,以及人們對居住舒適度要求的提高,建筑業能耗正呈急劇上升的趨勢。
令人振奮的是,中國政府近年來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節能建筑和綠色建筑不斷發展,推動建筑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相關主管部門相繼出臺了減免稅費、設立貼息貸款、發放財政補貼等鼓勵政策,促進建筑節能發展,并對一些不符合節能標準的建筑采取了強制性限制措施;住建部重新修訂了《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出臺了《綠色建筑技術導則》和《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進一步明確了節能、節水、節電、節地的綠色建筑標準。
中國的國情也決定了我們應該在建筑上找到減排的突破口。“我國城市的發展和轉型是伴隨著工業化進行的,不像發達國家是后工業化的產物。”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在2012年中國節能與低碳發展論壇上表示。他認為,中國城市可塑性強,以低碳生態模式建造城市的成本較低。“中國目前正處于城鎮化建設高潮期,與發達國家相比,可以以較少的成本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歐盟或美國,少排放1噸二氧化碳,需要投入200歐元~300歐元;而在中國,只需要投入30歐元。”仇保興說。他表示,中國的大城市要新建衛星城,很多城市擬采取生態改造的方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這都為建設低碳生態城市提供了機遇。
可以預期的喜訊是,人們遭受霧霾之苦的可能性將逐漸減小。去年年底公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2年度報告》顯示,2011年,在全國城鎮新建建筑設計階段執行節能50%強制性標準的基本達到100%,施工階段的執行比例為95.5%,新增節能建筑面積為13.
調查
“裸防護”建筑工人健康誰來關注
近期,持續多日的霧霾天氣攔住了許多人出行的步伐。但是對于本來就處在高粉塵環境、且需要在長期在室外工作的建筑工人來說,自身健康如何保障?近日,記者走訪了幾個建筑工地,來一探究竟。
建筑工人“裸防護”
日前,記者從一建筑工地走過,伴隨著叮叮當當敲擊聲的是撲面而來的嗆人塵土。
小張是北京某建筑工地的工人,初中畢業后來到建筑工地打工。在他的印象中,他們從來沒有做過塵土方面的防護工作。
看到滿身塵土的小張,可以想象他每天吸入的塵土不會少。當記者問他是否害怕塵土危害到自身健康時,他說:“大家都這樣。”當記者問到工地是否有人因粉塵過多而生病時,他說:“沒聽說過有人得肺病之類的。”小張告訴記者,因為工地條件所限,他們一星期只能洗一次澡。
通過采訪記者發現,像小張這樣的建筑工人早已習慣了塵土彌漫的工作環境,防護意識不強,更沒有人因此專門去醫院檢查。
塵肺病威脅建筑工人健康
相關醫務人員告訴記者,微塵肯定會對健康造成損害。微塵可以迅速被肺吸收、不經肝臟解毒直接進入血液循環,其中的有害氣體、重金屬等溶解在血液中,對人體健康的傷害很大。特別是長期處于高塵狀態下的農民工,得塵肺病的可能性很高。只是,得病都是一種程度的積累過程,人一般處于亞健康的狀態時不容易察覺。
有報道稱,深圳從事了十多年爆破工作的100多名農民工懷疑自己患上塵肺病,因未與公司簽訂勞務合同而不能做進一步的職業病檢查。這些工人經常在七八米至幾十米不等的井底實施爆破作業,被打碎的巖石粉塵無法飄出井口,被他們大量吸入,后來陸續有工人死亡。有人去醫院檢查后被診斷出疑似塵肺或肺部纖維化、鈣化。
據悉,單是廣州就有超過2000個施工點,這一數字還不包括一般的樓盤建筑工地,建筑工人至少在3萬人以上。建筑工人經常出現的癥狀是咳痰多,但工人一般不會去醫院檢查。
工人防護待加強
日前,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市昌平區的涼水河工地,當時正值安全員黃玉山在掃雪。大雪過后,工地上有著難得的清新空氣。
黃玉山介紹,工地采取了定期灑水、施工路面硬化、場地上的裸土用密目網進行覆蓋等措施來減少粉塵。一位監理人員表示,工地也擺放了許多盆栽來改善環境。
至于工人自身的防護,黃玉山介紹,工人在清理建筑垃圾時會佩戴口罩。防塵面具因為價格高、分量重,戴上會有氣悶的感覺,所以建筑企業通常不會配備,工人也不會戴。實施電焊作業的人員一般會戴面具,可以減少粉塵的吸入量。
有職業病專家認為,按照有關規定,工人在進入新的建筑工地和離開這個工地時都要進行健康檢查。但是貫徹這項規定的施工方并不多。按照《職業病防治法》,建筑公司要有職業病防治衛生員,并開展職業病安全培訓,不過多數建筑工地只注重了工程安全,卻沒有重視工人的職業病防護。
個案
“六合控塵法”綠色施工的成功實踐
近期的霧霾天氣讓人們對建筑工地的綠色施工問題格外關注。北京建工一建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和創分公司華北所科技大廈項目部(下稱項目部)十分重視綠色施工,在工地控塵方面,編制出一套“六合控塵法”。日前,記者走訪了該項目部工地。
記者剛進入工地大門,洗車池內的黃色洗車設備就出現在眼前,旁邊不遠處是一個沉淀池。進出工地的渣土車、混凝土罐車和泵車等在離開現場前必須在此地經受一番“洗禮”后才能放行。清洗后留下的殘液在沉淀池進行沉淀,以實現循環利用。
華北所科技大廈分為A座和B座。在兩座主體建筑周邊,幾乎看不到裸露的地面,所有交通路面和物料堆放場地全都鋪設了混凝土硬化路面。木工棚、露天倉庫和封閉倉庫的地面均采用水泥磚干鋪。這些地方每天都有專人負責清掃,并經常進行灑水降塵。
其實,目前并不是運輸車輛出入施工現場的高峰期。去年3月到7月,北京天氣多風,項目部為控制工地揚塵,一方面要安排符合北京市規定的封閉式渣土車外運土方,并對車輛進行出場清洗;另一方面還要對來不及外運的渣土用防護網進行苫蓋,絕不讓它們有“露臉”的機會。
在施工現場,主體建筑自上而下圍著綠網,遠遠看去真是名副其實的“綠色建筑”。灑水車不斷忙碌,哪里有揚塵,哪里就有它的身影。
據了解,該項目部的“六合控塵法”在施工過程中得到全方位、全過程的體現,并實現了常態化。其實只要仔細查看,會發現施工現場處處有控塵要點。為了控塵,垃圾存放點實施全封閉式固定堆放,還設有存放水泥和其他飛物、細顆粒散體材料的庫房。項目部甚至為油漆、稀料、涂料、機油、脫模劑等易揮發出有害氣體的建筑用料分別設置了存放庫房。
項目部還對現場的煙塵進行監測,配置了相應的揚塵監測裝置,每月進行兩次揚塵監測。項目部設有專職的環保員。記者注意到,在項目部的幾張環境因素評估表格上都簽有環保員的名字。
記者從該項目部的臨建辦公樓向下望,在職工食堂屋頂的油煙排放口上,連接著一個奇特裝置。華北所科技大廈項目部的執行經理王巨祿說:“這是個凈化油煙的設備。為了綠色文明施工、控制揚塵,我們認為食堂的煙塵也不能放過。”
那么,這些控塵舉措需要多大的資金投入?
王經理算了一筆賬:一套洗車設備花費了20萬元,施工現場的道路硬化投入了19.95萬元,建筑垃圾清運花費了33.6萬元,道路硬化和鋪設防塵網的人工費用為36萬元……合計超過了120萬元。這個項目剛開工1年,在后續施工中這個數字勢必會繼續增大。
對于這些投入,王巨祿有自己的認識:“我有一個觀點,把施工現場管理好,就是最大的經營。我們一方面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一方面創造出精品工程,從長遠來講,并不會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