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類企業再融資需注意資金募集投向
發布時間:2012-12-24
日前,證監會公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交所申報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下稱《情況表》)。截至
今年上半年,A股IPO融資額創出3年來新低,但想“圈錢”的企業卻越來越多,亦有不少企業IPO成功后股價遭遇“腰斬”.在華西證券王振虎看來,這與目前中國資本市場的融資環境及監督制度缺位有密切關系。建筑類企業再融資時應該注意資金募集投向,若投向屬于建筑節能及智能建筑等國家鼓勵扶持的領域,獲得政策支持的可能性就較大。
旭輝控股望成今年港股IPO首家內地房企
此前有消息稱,旭輝控股的發行價約在1.33港元/股~1.65港元/股的區間內,募資總規模約2.2億美元~2.7億美元,IPO發行價的市盈率僅為3.5倍~4.3倍。業內人士表示,旭輝控股采取低價招股策略,是希望上市后股價能上升,此前僅有龍湖地產在港上市后股價持續上漲。
旭輝控股距離正式登陸聯交所只有一步之遙,而內地房企赴港IPO的浪潮還剛剛開啟。作為今年IPO的首發房企,旭輝控股一旦成功登陸港股市場,無疑將對排在其后的幾家房企帶來巨大影響。除了旭輝控股外,江蘇新城、當代集團、南京金輪、重慶協信等多家內地房企也在籌措赴港上市事宜,其中江蘇新城已在港公開招股。
與內地房企紛紛赴港IPO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短期內A股市場房企IPO無望的現狀。王振虎認為,國內對于房企IPO的控制很嚴格,不會輕易開閘。房企受限于政策壓制,融資壓力極大,輾轉港股上市更多的是為了緩解資金壓力。旭輝控股首次募股的集資規模較小,低價發行可能是為了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關注,促使公司順利上市,并寄望于上市后股價的快速上漲,讓投資者獲得回報。從目前的政策趨勢看,國內房企的直接融資渠道堵塞,貸款和債券等間接融資渠道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擠壓,借道香港是目前最有可能的直接融資方式。
節能環保成IPO“過會利器”
除了上述房企外,記者在《情況表》中還發現,萬達商業地產、首創置業、富力地產這3家房企尚處于IPO初審中,上海龐源機械租賃、蘭州蘭石重型裝備等等機械制造企業,以及江蘇東珠景觀、重慶建工、中交通力建設、中國建材等建筑類企業亦赫然在目。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以來,A股IPO公司共計150家,首發募集資金995億元,而2010年全年首發募集資金4911億元,2011年全年這一數據為2729億元。那么,史上最嚴重的IPO“堰塞湖”該如何“疏導”?
對此,證監會副主席姚剛表態:“這些股票還是要發的,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發。”有券商建議,可以建立IPO預備板,讓這些申請企業先行在市場上亮相,在預備板上“掛牌”一兩年,但不發行股票。“這個建議并沒有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實際問題,沒有實質意義。”王振虎對此予以否定。
記者在證監會一份包括320家企業的《創業板發行監管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報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上看到,固體廢棄物的資源綜合利用、新型復合材料、先進節能技術、環保工程施工、特種功能材料等詞組頻頻出現。對于哪類企業能從近800只新股中“脫穎而出”,實現上市“圈錢”這一問題,王振虎表示,這要看企業的具體經營方向。如果是建筑節能及節能環保方面的,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政策的建材類企業,面臨的政策壓力相對不大;如果是高投入、高能耗的傳統建材類企業,面臨的政策壁壘會更高一些。結論很明顯,前者勝算更高,屬于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的企業的通過率較高。
建筑類企業再融資需注意資金募集投向
“圈錢”永遠是A股市場難以繞開的一個話題。
其實,在此前的一兩個月里,IPO已經基本處于暫停狀態。今年上半年,A股IPO融資額創出3年來新低,但想“圈錢”的企業卻越來越多。業內人士指出,如果按照去年以來的發行頻率,僅完全消化目前的企業,就至少需要3年時間。
記者了解到,今年累計已有117家上市公司通過增發實施了再融資(含定向增發和公開增發),募集資金總額已高達2905.10億元。同時,有6家上市公司完成了配股再融資,共募集資金111.97億元。如前所述,同期滬深兩市合計已有150家IPO公司完成招股,首發募集資金合計995億元。相比之下,IPO募集資金金額僅為全部再融資總額3017.07億元的32.98%.
一邊是管理層煞費苦心放緩IPO節奏以控制市場擴容速度,另一邊卻是熊市中難以降溫的IPO熱情,有公司甚至表示即使是2倍市盈率也愿意IPO.但事實上,不少公司IPO成功后不久股價即遭“腰斬”.如
王振虎表示,這與目前中國資本市場的融資環境及監督制度缺位有密切關系。目前,企業融資渠道較窄,國家前期對企業發展有諸多限制,且企業發債需支付一定金額的利息成本。相比于銀行貸款的嚴審查、高成本,股市的融資成本較低,且無需還本,從而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準上市公司由于利益驅動,人為做高業績等情況。
而對于近日“上市公司再融資審核將于元旦下放至兩大交易所”的消息,王振虎指出,如果再融資審核真的下放至交易所,無疑將加快再融資審核的流程,縮短審批周期。不過,建筑類企業再融資時一定要注意資金募集投向,若投向屬于國家限制范圍內的行業,再融資申請基本會被拒絕,且再融資企業若無法通過環保審核,其再融資申請也將無法繼續進行。而若將資金投向屬于建筑節能及智能建筑等國家鼓勵扶持的領域,企業往往會獲得較大力度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