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 亦空間亦藝術
發布時間:2012-11-19
在羅馬市中心的Flaminio區,緊鄰城市中心地帶,陳列著一座巨大的、白色的、可居住的雕塑。其外部是明顯的蜿蜒曲線和凌角分明的切割角度,其內部是線條流動平穩、迂回曲折的空間。這是扎哈·哈迪德設計的羅馬國家級21世紀藝術博物館,毋庸置疑的是,其本身也是一件藝術品。但是博物館并不是一件孤立的大師展示品,這一項目應該展陳、提升其內部藝術作品的視覺和內容之美。
博物館獲取了人們過多的注意力可能是一個問題,或者至少是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的。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在紐約完成的古根海姆博物館(Guggenheim Museum)(1959年完成)在使用一個半世紀后,終于迎來來之不易的“寧靜”,雕塑、繪畫、裝置藝術作品找到自己的表達是實現這一寧靜的前提。另一方面,丹尼爾·里伯斯金的丹佛藝術博物館(2006年開業)仍然在承受著褒貶不一的評論,例如其藝術作品展示自身的方式與建筑物保持自為的根本性三角結構的沖突。但開業兩年以來,羅馬21世紀藝術博物館在這方面處理得很好。
當扎哈·哈迪德報名這一項目設計競賽時,她在項目中傳達的焦點之一是貧窮藝術(Arte Povera),這是意大利二戰后藝術的主要貢獻。幸運的是,博物館的目標不僅如此,而是拓展對不同地域的當代藝術和建筑的全面展示。21世紀藝術博物館也是意大利唯一的國家級博物館,致力于當代藝術,對其多地域的藝術關照和鐘情使得它的威信獲得提升。
為了使該藝術博物館更好地容納藝術,哈迪德設計了一套多層級的連續室內露臺,這是一個優雅完善的解決方案,使藝術展示成為室內開敞空間中的次第的“獨立”畫廊。不會紛擾觀者的墻體空間使藝術作品可以自由地“呼吸”,而離散的、露臺式的畫廊分布讓相關的藝術作品彼此聚集在親密的對話中。Tridimensionale這一展覽從3月開幕至9月,顯然從這些空間中獲益良多。在展會上,由胡安·穆尼奧斯和Franz West完成的一組與眾不同的雕塑作品感受到具相同品味的觀者的積極回應。
在這一藝術博物館的半獨立區域穿梭往來,同樣能感受到相似的親近感。頎長、通風的坡道輕盈分割著樓梯區間,良好的照明從一個展區到另一個展區,愉悅著觀者的體驗。這一藝術博物館擁有一些白色立方體空間,而它們讓人感覺不錯,特別是在一次攝影展(也是我多年來看過的優秀攝影展之一)上:《To Face(面對)》,Paola De Pietri的迷人的大幅彩色圖片展現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意大利戰場。
這一博物館建筑最令人鼓舞的一點是它的接受程度,即特定地點作品融入博物館雕塑般的形態的和諧度。芬蘭藝術家Kaarina Kaikkonen(卡里姆·凱科寧)的裝置藝術,是一個在數條極其細長的晾衣繩上掛滿兒童服裝的展示,這一作品在今年夏天的博物館展出,人們通過這一作品可從建筑內部和外部雙向看到博物館人性化和軟化的程度。這也是一種機制化的品質,其受益于擔任博物館三年館長的Carlos Basualdo,“21世紀藝術博物館是這樣一類建筑,它通過不同方式構建了一套程序,可以明確地激發與那些鮮活的藝術家展開緊密合作。”他說。
這一藝術博物館設計依然存在問題,這是一定的,但是它在質量層面上的需改進之處顯然比數量層面上的要少,這家博物館僅擁有少量藝術資金,卻需要大筆錢來維持運轉。受制于此,該博物館不得不開始重新整合資本方,其主要來源為政府資金,并附加一份紛雜的私人藝術收藏家捐贈名錄。不過,該博物館所擁有的藝術家名冊令人印象深刻:Gerhard Richter、 Kara Walker、Ed Ruscha、Rose Marie Troeckel、Anselm Kiefer、Mario Merz、Alighiero e Boetti、 和年輕藝術家Giorgio Andreotta Calò和Rosella Biscotti。
顯然,博物館世界中的精品都來得不那么容易。21世紀藝術博物館需要花費大概1200萬美元來管理,這些錢來自一些收益的拼湊,包括已嘗試通過收取門票所獲的利潤,書店、餐廳的收益,贊助方的款項和一些私人捐助。運行這一博物館的基金會和國家文化遺產部之間已經暗涌著一些爭執。該政府部門稱,從現在到2014年,該博物館將產生1300萬美元的赤字,而基金會的管理者Pio Baldi(坡·巴爾迪)稱,那些短板都是不屬實的。不過,巴爾迪于5月辭職,博物館被投下“特派員”來“強制管理”(或者說是接管)。這一博物館正在尋找新的贊助方,同時,其辦公人員稱,不久就會有關于財務方面的好消息。
我們希望如此。博物館本身是一個藝術品,而它也慷慨地讓位于其他藝術,如果這家博物館不能為繼其發展,這將是一個遺憾。